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,中国屌丝人群达到5.26亿,但近年来,并没有出现一位天才,而观欧美却比比皆是。雅虎上个月25号还宣布收购一名英国少年开发的移动阅读应用程序Summly,据媒体报道交易价值约为3000万美元。这在中国是不可能发生的。

    就以雅虎的研发实力和技术水平,模仿开发一款类似的功能必定不难,但为什么要去高价收购?这当中,除了法律风险的因素以外,最重要的还是根深蒂固的知识产权意识以及公司的尊严。反观中国,就拿腾讯来讲,恨不得把所有可以效仿的东西都效仿出来。

    美国国会曾授权成立美中经济与安全评估委员在国会山举行听证,研究“中国为什么只能组装iPhone而不能发明iPhone,为什么缺乏能够“改变游戏规则”的具有第一代创新能力的人物?”。结论跟我们大多数人想的一样:中国缺乏产生乔布斯的土壤。原因是中国缺乏对知识产权的保护,中国教育一贯不支持大胆想象而是推崇服从上级,它们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取代美国。

    在中国,创业者的年龄比美国平均滞后了10岁,像达洛伊西奥、扎克伯格这样的十几、二十岁的青年创业者,在中国市场上,根本就找不到投资人,即便是同为中国人,既投了扎克又投了达洛的李嘉诚,也从未把投资放在内地的年轻人身上。

为什么?这其中固然有教育的原因,但最终还要归因于市场环境。按业内达人李开复的说法,中国的互联网商业环境太恶劣了,竞争手段太残酷了,以至创新并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而沦为政商关系、混世能力等之后的次次要因素,以至一个20多岁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根本无法应付这样的挑战,没有十年八年的历练,没有从一次又一次恶战中带着满身伤痕爬起来的经历,根本就没人信任他能在中国互联网界成功立足。

    在中国,权力寻租的本事远比创新的本事更容易成功,一位海外IT投资人曾经花了近两年时间在中国寻找有创新力的互联网投资项目,基本上两句话以后,那些项目的发起人说的都是跟某某主管或主管部门关系如何如何,让人啼笑皆非!

很显然,不只是互联网圈,以整个商业环境看,中国都不是个年轻人容易成功的国家,如果你有个地位显赫的爹,或许会有人免费送你出国留学,或者为你的创业很轻易地提供融资,但对大多数年轻人来说,远非如此。

    在一个严重缺乏知识版权的国度里,每一个创新都会带来无数的效仿,随之,这里流行了二次开发。

2013040336878517.png